1979年前的伊朗是这样一个场景:街头巷尾,少女穿着超短裙坐在咖啡馆悠闲的聊天,大学校园里,女老师讲授核物理课程;摩天大楼拔地而起,
女性被允许投票;最低女性法定结婚年龄从13岁提高到了18岁;离婚权益、抚养权以及其他与婚姻和抚养相关的问题都得到改善和《家庭保护法》保障;妇女受教育的权利也被要求保障。截止到1970年代末以前,已经有多位女性在伊朗议会中担任议员,数百名女性在地方议会中有席位。
而女性在社会中能做到独当一面,在工作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是一个富强文明的现代化国家是吧?这就是1970年代伊朗的日常景象。这个当时中东最富裕的国家,人均GDP超过部分欧洲国家,工业化程度与西方并肩。
1953-1979年间,人均GDP从1950年的160美元飙升至1978年的2300美元(相当于今3.5万美元),增速超日本。进行了社会变革,女性获选举权、大学男女混校、街头涌现咖啡馆与摇滚乐队,世俗化率达72%。工业雄起一方,建成中东首座核电站、波斯湾钢铁厂,德黑兰股市规模居亚洲第三。
当时的伊朗与日本、韩国并称“亚洲现代化三驾马车”。1971年波斯帝国建国2500年庆典,60国元首齐聚波斯波利斯遗址,香槟塔映照着协和式客机的银翼;国家剧院上演莎士比亚戏剧,知识分子热议哈贝马斯与萨特,世俗法庭替代宗教裁判所。
伊朗的现代化曙光并非偶然。巴列维王朝的“白色革命”推行土地改革、赋予女性投票权、建立西式教育体系,使伊朗在20世纪70年代成为中东唯一的工业化强国。石油收入支撑的基建项目遍地开花,高速公路连接主要城市,国际机场吞吐量居亚洲前列。德黑兰大学的女学生占比达40%,街头书店售卖着萨特与海明威作品的波斯语译本。
然而,当韩国用汉江奇迹续写现代化篇章时,伊朗的文明被宗教法令毁于一旦。突然间,这些景象被黑袍、面纱和宗教标语取代。
02大好前程突然被吞噬
1978年,阿巴丹电影院发生了一场离奇的火灾。一场造成477人死亡的惨剧,被人渲染为“巴列维镇压异见的罪证”。其实真相是和霍梅尼有关联的宗教极端分子为了推翻巴列维王朝而蓄意嫁祸放的火,再配合报纸大肆宣传死难者照片激起的民怨已无法平息。
而霍梅尼趁此机会从巴黎传回的录音带宣称:“国王的血债必须用血偿还”——煽动的语言点燃了仇恨。接下来的就是轰轰烈烈的1979年伊斯兰革命。
这场革命的本质是民智缺位的必然结果:
当时都石油财富催生的权贵资本垄断利益,占人口70%的农民仍困于赤贫。当通胀率突破25%,失业青年成为街头革命的燃料。
当时的文化,强制世俗化割裂传统。巴列维废除伊斯兰历法、没收宗教地产的激进政策,使教士阶层与底层民众结成反现代化同盟。
面对示威游行,国王寻求美国的支持,犹豫是否武力镇压示威,而美国卡特政府却相信霍梅尼尼的承诺,就是取代巴列维王朝后,会建立一个和美国一样民主,自由的国家,从而美国卡特政府严厉警告巴列维王朝,如果开枪镇压示威民众,将会带来严厉的后果,在这样的情况下,国王放弃镇压的决定,于是宗教极端分子趁虚而入,鼓动无知的百姓,当40万民众高呼“处决国王”时,军队倒戈已成定局。
1979年4月1日,霍梅尼宣告成立伊斯兰共和国。现代法庭被宗教法庭取代,大学清洗“西化教师”,女性被强制佩戴头巾。一年之内,半个世纪的现代化成果化为乌有。
03民智的黑洞吞噬了文明点进程
革命的致命伤在于知识阶层与民众的认知断裂。当左翼学生与宗教势力合力推翻王权时,前者幻想建立宪政民主,后者却谋求神权统治。流亡巴黎的霍梅尼早已在《伊斯兰政府》中明确神权蓝图,但知识分子们沉浸在“反暴政”的激情中拒绝深究。革命胜利后,超过15万教师、医生、工程师逃亡海外,留下的精英在1988年大清洗中几乎绝迹。
当时都农民为了短期利益,看不见未来。教士承诺平分王室财产,贫困村庄迅速组建伊斯兰革命委员会。但当宗教基金会接管经济后,人均收入暴跌40%。
热血青年为口号放弃了理性。霍梅尼将“反美”等同于爱国主义,学生焚烧电影院却不知道那是伊朗首个艺术影院,也不知道他们烧毁了自己的前程,烧毁了文明的未来。用仇恨浇灌的忠诚,终将结出愚昧的果实。
因为民智的缺陷,革命胜利后,霍梅尼的“不要东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兰”大行其道。中小学历史课本删除波斯帝国荣光,将居鲁士大帝塑造为“异教徒暴君”,什叶派殉道史占比超60%。2022年阿米尼事件中,当局切断全球互联网,用“清真局域网”推送“西方毒化少女”假新闻。他们拆除波斯波利斯遗址浮雕,禁止诺鲁孜节(波斯新年)庆典,强制阿拉伯语宗教术语。有这样的行为,伊朗变成今天的样子,就不奇怪了。
历史反复验证这条铁律:当民智水平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文明的进程就会被拖累。尽管拿破仑颁布《民法典》确立法律平等,但法国农民仍将选票投给路易十八,他们无法理解“自由”比面包更珍贵。2011年埃及解放广场革命后,穆斯林兄弟会凭“安拉庇佑穷人”口号当选,结果经济崩溃甚于穆巴拉克时代。委内瑞拉查韦斯用石油福利收买贫民,当油价暴跌后,民众才醒悟“施舍≠发展”,但文明根基已然摧毁。
当多数人的认知水平跟不上的时候,再先进的制度设计也失去了依托,崩盘在所难免。
04文明的高度取决于思想的深度
今天的伊朗街头,年轻人在禁令下偷听西方音乐,女性用彩色头巾挑战黑袍制度。2024年改革派总统当选,暗示着民众对神权统治的反思。但被摧毁的大学体系、流失的知识阶层、固化的教权结构,使复兴之路荆棘密布。
伊朗的悲剧印证了历史铁律:没有民众对现代文明的集体认知,任何改革都是空中楼阁。巴列维建起了高速公路,却未铺设通往民心的思想之路;霍梅尼摧毁现代大厦,用宗教教条禁锢千万人头脑。当90%精英持续外流,当年轻人对宗教权威信任度跌至39%,伊朗的出路唯有重启民智,让民众真正理解,文明不是摩天大楼,而是自由思考的权利;进步不是导弹数量,而是每个灵魂的尊严。一个国家的真正进步,离不开民智的底盘。
有人说,既然民智对于一个国家的前程很重要,那么伊朗的在位者为什么不开启民智呢?其实,这跟大清帝国的矛盾想法是一致的:开启民智,就守不住尊贵的地位;不开民智,就扛不住外来的枪炮。
伊朗人选择了伊斯兰革命,就要接受长期的惨状,就要接受天下的嘲讽。很多人给我留言,以色列对伊朗民众的宣言中号召伊朗民众站起来反抗宗教暴政,这是让伊朗人民当炮灰。
这种思想是极其低认知的。以色列已经导弹给伊朗人民打开了一条通往自由的道路。但是最终是否能够彻底清除脑中几十年宗教政权所带来余毒。以及真正带来一个民主自由的新伊朗
还是需要他们自己站出来,因为靠施舍得不到真正的自由,因为只有自己才能真正拯救自己。
这也是值得世界其他国家民众应该思考的问题。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第二期#
配资平台网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